(按一级学科修订)
一、培养目标
1.思想政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思维、高度责任心和身心健康的新一代科技型和管理型人才。
2.专业目标
通过3年的学习和科研实践训练,掌握研究生态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相关技术,培养科研思维能力,为未来独立开展生态学研究、从事生态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开发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态学相关专业的高水平人才。
对生态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习的研究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培养,要求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1)掌握生态学相关研究方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所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
(2)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
(3)具有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及其相关专业方面的外文文献;
(4)具有一定实验设计能力,掌握一定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并撰写论文;
(5)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能够独立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6)具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就业目标
既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又具备独立的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能力,适合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爱国型、创新型、管理型相结合的高级知识人才。
二、学科方向或研究方向
序号 |
学科方向或研究方向 |
研究内容 |
团队成员 |
1 |
保护生物学 |
1.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生态系统多样性 3.物种多样性 4.遗传多样性 |
薛达元 成功 |
2 |
植物生态学 |
1.植物群落生态学 2.植物种群生态学 3.植物生理生态学 4.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
冯金朝 肖春旺 石莎 |
3 |
景观生态学 |
1.景观格局与过程 2.生态规划与评价 |
桑卫国 郭泺 彭羽 |
4 |
民族 生态学 |
1.民族植物学 2.民族药用植物利用与保护 3.民族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 |
龙春林 张严 刘越 |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3~5年。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
研究生导师负责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工作,关心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设计、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指导和提供经费支持,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指导和科研论文发表等。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质量检查、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完成情况的审定和考核、研究生毕业资格的审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负责对研究生导师工作的督促和检查。
2.采用系统理论知识学习与开展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以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课程学习要求指定参考书目、文献资料,可以采用学生文献阅读、撰写综述报告、学术讨论等多种形式;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3.考核
考核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中期考核,其二为毕业论文答辩与毕业资格审核。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毕业总学分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9学分,社会实践3学分。
生态学硕士一级学科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其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生态学硕士一级学科的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如下:
(1)公共必修课共4学分,包括公共外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公共选修课包含两类科目,生态学硕士一级学科硕士选修自然辩证法(1门,1学分)。
(3)专业必修课共18学分,分为研究方法指导课(1门,2学分)、学科前沿课(1门,2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6学分)和专业方向课(4门,8学分)。
(4)专业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的专业特点自行设置,每门36学时/2学分,最多开设6门。每位研究生根据导师要求至少选修其中的3门(6学分)
(5)补修课是根据生态学学科的具体要求,针对以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身份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在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补修相应本科阶段必修课程,不少于2门,其学分不列入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总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公共 必修课 |
9999-1-42-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
9999-1-41-01 |
公共外语 |
72 |
2 |
1、2 |
公共 选修课 |
9999-1-42-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专业 必修课 |
0713-1-21-01 |
生态学前沿 |
36 |
2 |
1 |
|
|
专业基础课:3门,36学时,2学分; |
|
|
0713-1-21-02 |
生态学研究方法 |
36 |
2 |
1 |
0713-1-21-03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36 |
2 |
1 |
0713-1-21-04 |
植物生态学 |
36 |
2 |
1 |
0713-1-21-05 |
景观生态学 |
36 |
2 |
1 |
0713-1-21-06 |
保护生物学 |
36 |
2 |
1 |
0713-1-21-07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
36 |
2 |
1 |
0713-1-21-08 |
生态规划 |
36 |
2 |
2 |
0713-1-21-09 |
植物生理生态学 |
36 |
2 |
2 |
专业 选修课 |
0713-1-21-10 |
民族生态学 |
36 |
2 |
2 |
|
0713-1-21-11 |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
36 |
2 |
2 |
0713-1-21-12 |
生物统计及数据分析 |
36 |
2 |
2 |
0713-1-21-13 |
民族植物学 |
36 |
2 |
2 |
0713-1-21-14 |
生态评价专题 |
36 |
2 |
2 |
0713-1-21-15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36 |
2 |
2 |
0713-1-21-16 |
分子生态学 |
36 |
2 |
2 |
补修 课程 |
|
普通生物学 |
54 |
|
1、2 |
|
|
普通生态学 |
54 |
|
2 |
必修 环节 |
|
社会实践或发表论文 |
|
3 |
|
|
六、其他培养环节
1.社会实践或发表论文(3学分)
(1)社会实践环节必须完成36学时的辅助教学、辅助科研和社会调查等三种类型,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
(2)社会实践包括创业实践、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形式应提交调查报告等成果并附相关证明,并由导师给出成绩(百分制)。学分计算办法:
参加并获得创业大赛、研究生暑期社会调查一等奖3学分
参加并获得创业大赛、研究生暑期社会调查一等奖2学分
参加并获得创业大赛、研究生暑期社会调查一等奖1.5学分
(3)在核心以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记3学分;在普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记2学分。
2.中期考核
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一般在修完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之后进行,通常在第二学期末进行综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科研能力等。考核合格者可以进入毕业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者,终止学习,作肄业处理。
3.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完成,但不得迟于第四学期。开题未通过者可延期3个月再次开题。
(1)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进行必要的调研和文献阅读,确定论文选题。选题确定后,研究生应在文献阅读基础上,提交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应查阅不少于70篇的专业文献资料,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3,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
(2)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来源、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3)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包括实施技术路线图);
4)论文预期取得的结果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方法;
5)论文工作计划和阶段性成果产出。
(3)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字数不低于10000字,文字要精练通顺,条理分明,图表清晰。
(4)研究生导师须认真按照要求审阅开题报告,并签署意见。由学位点导师组长组织具有博士或硕士导师资格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评议组(3-5人)进行开题报告答辩。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之前完成。开题报告经导师和学位点导师组长签署意见后交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留档。
七、学位论文答辩
1.论文发表要求见《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学位论文要求
要求撰写学术性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3-5万字。学位论文须具备以下方面内容:
(1)研究目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3)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5)结论
(6)参考文献(至少70篇,其中,英文至少1/3)
(7)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3.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经导师同意,并由本专业导师指导小组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进行审核,符合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者,可以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程序。答辩过程分预答辩和正式答辩,具体程序按照学院要求进行。
八、必读文献
由各个专业方向根据需要自行设定。